顾朴光先生就孙竹雅的绘画艺术成就,“贵州画竹第一名家孙竹雅”作了论证;王尧礼就孙竹雅、孙竹孙在云南书画世家中的传承作了梳理;熊洪斌就《学书枝言碑》中书法和书论的合璧。与深远意义作了详细介绍;陈荣谦就如何夯实地方书法是以及展览与教育之间的联系作了一些思考。
著名学者戴明贤先生说到:“我觉得贵州要有文化自信。文化不是要和人家比大、比历史悠久,我们只要有自己的特点,文化就可以维持。虽然贵州的文化比中原主流地区发展稍微迟一点,但基本同步......孙竹雅先生、孙竹孙先生、刘知白先生,虽然是外籍的,但在贵州也成了贵州文化。把它们整合起来,全面体现贵州的传统文化,我觉得这是贵州文化最重要的事。”
孙氏后人孙惟宏先生代表家人说到:“非常感谢文史馆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把孙竹雅、孙竹孙的东西推出来让大家分享,这也是我们祖宗的遗愿。可以看展览上的第一幅画,孙竹孙留下的一句话:以后让这个画让更广的人观赏。当然,孙竹雅、孙竹孙的书画作品,我们作为孙氏后人,这本画册是家里人主动集资、争相集资印制的。我们还有一个想法,不仅限于这一次文化活动,下一步还将尽可能地搜集孙竹雅、孙竹孙的诗和文,进一步挖掘。”
省文史馆杨玉和副馆长在讲到:“文史馆就是做文化事业的,能对贵州优秀传统文化的整理、发掘、教育、研究做一些实事、工作,接下来文史馆应该可以在接着做下去,一个人一个人地来做,最后形成一个能够体现或者能够有一点贵州文化特色、特点的群体。虽然很慢,但文史馆有这么多老师的支持帮助、这么多先生的指点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这个工作一定能做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