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王德玉率队赴黔东南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考察调研活动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为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深厚底蕴,充分发挥文史馆专家资源优势,更好地做好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工作,10月14日至17日,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副馆长王德玉率馆员邓健、石朝江、陆景川和文研处副处长陈丹阳、办公室副主任唐山等,深入黔东南州天柱县、锦屏县、从江县开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考察调研活动。

在天柱县委书记江朝伦、县委副书记陆显武等陪同下,王德玉书记一行参观考察了天柱体育场、金凤广场、三星岩文化苑、天柱县博物馆和天柱民族中学。天柱县三星岩文化苑始建于2008年。位于该县朗江与鉴江交汇之三星岩坡上,占地200余亩,属该县三星岩文化产业园中儒家文化区、佛教文化区、民族文化休闲区之儒家文化区。现已建成文昌阁、凤山书院、孔子广场等。

座谈中,就天柱县领导提出的该县文化载体品牌打造问题,王德玉书记指出,天柱县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王天培、吴绍周、姜应芳、杨长槐等在国内影响深远;天柱历史上和今天涌现出的将军群、科学家群、作家群、艺术家群等各个界别皆备的名人群体现象,在贵州各县市中是非常罕见的;做好名人群的研究和事迹展示工作是打造天柱历史文化品牌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锦屏县县委书记孟凡明、县长杨伟等陪同文史馆一行参观了九寨侗族文化博物馆、县城夜景亮化工程、锦屏文书特藏馆、龙大道故居和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

本月初开馆的锦屏文书特藏馆,集保存、展示、研究功能为一体,总投资约1900万元,总建筑面积6874平方米,对明清以来以锦屏为中心的清水江中下游地区人工营林、木材贸易活动中产生的大量契约、账簿、诉讼词、信函等原始文书进行了收藏展示。文史馆专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在九寨侗族文化博物馆所在的平秋镇政府会议室,省文史馆和锦屏县共同举办了地方文化建设座谈会。省文史馆馆员、省文化厅原副厅长邓健,省文史馆馆员、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石朝江,省文史馆馆员、黔东南州社科联原主席、九寨侗族文化博物馆建设倡导者陆景川等纷纷发表意见,对如何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好并运行好民族文化博物馆,开展好地方名人研究和纪念馆建设等提出了许多构想及实施办法。王德玉书记对锦屏县、平秋镇、陆景川馆员等单位和个人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建成规模初具、内涵丰富的九寨侗族文化博物馆表示敬意,并指出,该馆建设恰逢其时、应该坚定信心,思路定位要对、重在专业特色,多措并举发展、关键在接地气。

在从江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陈录松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孟荣林等陪同下,省文史馆一行深入岜沙苗族部落和翠里瑶族壮族乡高武村调研民族文化。岜沙苗寨坐落在海拔550米的山坳上,有300余户,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因地处偏远,保留了古老的生活习俗。其装束有秦汉遗风,岜沙男子在头顶挽着发髻,穿着自家纺织的无领右开襟亮布衣,直筒大裤管亮布裤。长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宾客来临时,一身威武的岜沙男子在寨门前吹奏芦笙、芒筒, 岜沙姑娘用牛角杯敬上拦门米酒。一曲笙歌奏毕,三声铁铳响起,火枪对天鸣放,打开寨门迎宾入内。沿林中石板小道走进寨子,表演民族风情习俗。而翠里乡高武村则以瑶族药浴、盘王节等民族风情享誉四方。每到一处,省文史馆专家都对如何更好地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助推地方文化旅游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出许多良好的意见和建议。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