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举行《民国贵州文献大系》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专辑首发式暨寻访贵州抗战遗存启动仪式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8月31日,由贵州省文史研究馆,贵州省历史文献研究会主办的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民国贵州文献大系》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专辑在贵阳首发,系列活动之二“寻访贵州抗战遗存”也同时启行。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省文史馆馆长顾久,省委统战部、省委党史研究室负责人,民盟省委、民革省委、省台联、省档案局负责人,省博物馆、省图书馆、贵阳市档案馆、省属部分高校图书馆有关领导和人员,省文史馆馆员以及有关学者五十余人出席了在省文史馆举行的《民国贵州文献大系》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专辑首发式暨“寻访贵州抗战遗存”启动仪式。省文史馆党组书记、副馆长王德玉主持仪式。省文史馆副馆长靖晓莉代表省文史馆致词。 

在《民国贵州文献大系》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专辑首发式上,编辑部副主编王尧礼介绍了纪念专辑的编辑情况。《抗战贵州文录》收录了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至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当时人留下的日记、游记、调查报告、新闻采访,反映贵州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和牺牲、抗战给贵州带来的变化、外省人士对贵州的认识。内容涉及贵州山川河流、风土物产、居民人口、风俗习尚、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方面,是对贵州抗战期间全方位记录的历史文献,对于研究抗战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抗战贵州画录》共收录抗战期间流亡贵州的外省画家的贵州题材画作,计约三百幅。抗战期间,国家政治、文化重心西迁,画家云集西南。贵州地处西南几省的中心,交通枢纽,流寓贵州和取道贵州前往他省的很多,丰子恺、叶浅予、徐悲鸿、厐薰琹、关山月、黄尧、董希文皆是,他们在流离播迁中,仍不忘用画笔记下了自己的所历所见。

  省文史馆向省图书馆、省博物馆及贵州师范大学等五家高校图书馆赠送《专辑》。到会的八位专家学者还围绕纪念专辑的出版,展开了对抗战贵州文献的搜集、保护、研究的主题发言,并指出贵州抗战专辑的出版是非常难得,功在千秋,大家高度赞扬史馆专家和王尧礼等编辑团队对挖掘贵州抗战历史文化史料的贡献,指出《专辑》的出版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很多珍贵的抗战文献亟待系统的整理解读;强调抗战历史记录要有人,有细节,有情感,抗战画录中表现出来的贵州是温暖的,有情怀的。

  首发式上,省文史馆接受了收藏家李连昌先生捐赠的珍贵史料《新修支那省别全志·贵州卷》并将永久收藏。顾久馆长向李连昌颁发了捐赠证书,杨玉和副馆长代表省文史馆致答谢词。日文原版《新修支那省别全志·贵州卷》全书有自然环境、人文、都市、产业资源、工业、商业贸易、财政·金融及度量衡、交通运输附邮政及电政、历史及名胜古迹9编。有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的照片、地图及表格多达200余幅;民国时期贵阳城区地图,以及贵阳城门和牌坊等罕见照片也收录其中。这套书不仅是日本侵华的重要罪证之一,也是研究当时贵州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省文史馆策划实施的又一项重要活动“民族的脊梁——抗战遗存寻访”也同时启动。启动仪式上,副馆长杨玉和介绍了寻访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寻访安排。他说,贵州抗战史迹除了见诸记载以外,还有以人物、遗址、遗稿、实物等多种形式散在于各地的遗存,需要进一步去发现、搜集和整理。寻访活动将以黔籍军民抗日典型事迹为主要对象通过对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烈属、将领后裔和重大抗战战役事件发生地、纪念馆、碑塔等的实地走访、考察、拍摄、写生、专家研讨等形式,发现、搜集、抢救史料,深化贵州抗战历史研究,挖掘贵州抗战的精神内涵,彰显贵州军民的抗战功勋。

寻访活动由省委统战部指导,省文史研究馆组织实施。寻访队由文史馆专家组成,首先从省内寻访着手,分别在贵阳市、黔南州和遵义市三个市州开展,寻访地点涵盖花溪、乌当、独山、荔波、福泉、桐梓、湄潭等。寻访内容包括三桥黔军八十六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图云关抗战遗址、独山深河抗战纪念园、荔波杨家骝少将陵墓及纪念碑、桐梓县四十一兵工厂遗址、福泉唐山交大抗战办学旧址、湄潭浙大西迁史迹、抗日幸存老兵访问、民间抗战文物文献收藏调研等。

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陈庆义和省文史馆顾久馆长共同向抗战遗存寻访队授旗。陈庆义常务副部长在会上发言说,活动非常有教育意义,民国时期的历史非常重要,感谢文史馆做的史料发掘整理工作。在今天较为急功近利的环境下,文史馆能够踏踏实实的整理地方文献,坐冷板凳,非常难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静说,《专辑》的出版意义不同寻常,让历史开口,让史实发言。省委党史研究室愿意跟文史馆合作,一同致力于贵州地方文化的发展。

省文史馆馆长顾久作了总结发言。他代表文史馆说三句话:一是光彩。今天各单位的领导和学者因为一套书,两个活动聚在一起。在座各位学者和领导的发言都是在谈心,都发自内心,都是有情怀的,大家真心诚意地去做一个事,很光彩。二是光荣。文史馆无钱也无权,但有情怀。我刚到文史馆时,就做了一个整理地方古籍文献的五年计划,想为贵州文献收集整理打下一个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流派,进而打造一个贵州精神。三是希望。文史馆的工作,一个人的眼光肯定是不完美的,要让每一个人,一群人,一代人,代代人做下去,真正把文史馆的价值体现出来,文史馆要有开创美好未来的决心和希望。

会议现场

 

向省图书馆、省博物馆及贵州师范大学等五家高校图书馆赠送《专辑》

    

省文史馆接受了收藏家李连昌先生捐赠的珍贵史料

    

顾久、陈庆义共同向抗战遗存寻访队授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