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务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馆务动态
为苗岭立传——王振中先生从教55周年学术研讨会圆满收官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2018928日下午4点,在贵阳美术馆五楼会议室举行“贵州省文史馆山骨讲堂第十三期暨王振中先生从教55周年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贵州省文史馆党组书记、副馆长王德玉主持。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韩亚明副教授从王振中先生的教学特点分析,从重人品、重生活、重传统三个方面分析,提出了实践美术学的说法,他认为如果自己没有去体验,光去读文献,很难体会到一个时代的面目是什么,这个面目的形成有什么渊源,它和“文化”一词有什么联系,就很难深入地去教学生所以王老师的教学是广泛的、博大的。

贵州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马天云讲到:“王老师到贵州来的五十五年,贵州的山山水,人迹罕至的地方都去了,集成了非常优秀的传统,师法自然,走遍贵州的山山水水。一田一坎都去了,形成了非常优秀的传统。且他多年一直从事中国画的研究、创作、教育,他在全国的定位,可以从贺信当中了解到:中国画学会讲‘你是黔中山水画的旗帜性人物;中国美术家学会河山画会称他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画家’中国人民大学的贺信称他‘扎根贵州,为苗岭立传’。都是对他55年教育和专业研究的肯定。”

贵州省文史馆馆员、贵州画院原院长讲到:“王振中先生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不光生活上传统,教学上也很遵循传统文化。所以,他教出来的学生,传统技法很严谨,基础打得好,出来的东西耐看,它有中国几千年文化的脉络沿袭。通过传统的训练以后,再深入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贯穿进去进行创作,出来的东西耐看,很丰富。几十年,王老师和我们在一起,像兄弟又像师长,他的教导、提携对我的启发和影响非常大。

贵州省文史馆馆员、贵州民族大学教授顾朴光从贵州绘画史作为切入点,对贵州画派形成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目前形成贵州画派的条件基本成熟,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贵州绘画经过六百年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下半叶的发展,为贵州画派的形成积累了丰厚的艺术资源。二是新世纪以来,贵州又涌现了一批艺术精湛并且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绘画大家和名家,比如山水的王振中、张润生、王忠才等等,花鸟画的鲁风先生和蒋明泽等。三是新世纪以来,贵州高校每年都有大批学习中国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每年都有不少从外地著名美国院校分来学习中国画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贵州省文史馆馆员、著名花鸟画家鲁风先生讲到:“同意顾朴光老师提出的贵州画派一说,王振中的展览是形成画派的条件,但缺乏理论写大文章,有政治权威性的文章。王振中在贵州55年,贡献巨大,带了这么多学生,形成了贵州画派,只要理论跟上去,只要人家认可,就没问题。

贵州省文史馆馆员、贵州大学教授、全国著名书画评论家姜澄清先生从继承与发扬的角度高度评价王振中先生的作品,他诙谐幽默,鼓励后学,要甘于寂寞,争取出好作品。

活动的主角王振中先生从我的贵州情怀,叙述着他对这片土地的情感。并且他表示感谢文史馆,感谢馆长、书记的支持。

贵州大学校党委副书记令狐彩桃对王振中先生艺术成就及耄耋之年初心不改充满敬意,她说,也为贵州大学有这样的教授而骄傲。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省文史馆馆长顾久归纳到:“大家讲的更多是感谢、敬重、祝福,唯独姜澄清老师是冀望,希望大家能上一个大台阶,能代表贵州、代表这个时代永远不被磨灭。搞艺术的人,真要上一个大台阶,功夫不在笔上,在心底,我们画的是自己的心,而不是媚俗的形象。做到:一是自古英才多寒士;二是鸿蒙借君手;三是痴到童心便是真;四是情智知足境”。

省外学术代表吕瑛发言到:“我们从王老师这里学到的更多是方法和感悟,我们带到其他地方去播下更多的种子,我们在有限的人生里面,能用自己的画笔描述自己的所感、所悟,这也许是老师对我们深深的期望。所以,我希望我代表外地学生,也希望我们能够在不同的地方,把王老师的画学、理论和从王老师身上学到的精神在教学中散播下去,或多或少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这是我们在外省学生的职责。

王德玉书记在最后讲到。王老师的艺术成就不是随风吹来的,是用双脚丈量了贵州很多土地,用头脑、心力、智力,手作心思,一个大家的成长,这个过程很生动,非常感谢。特别感谢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同志们,每一个人都是对贵州国画艺术特别关心、关注的有识之士,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相应的底蕴、力量,只要我们大家形成共识,贵州国画艺术的繁荣发展,确实需要总结经验,一个一个人去推,推到一定的时候,它总会有效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