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7日上午,省文史馆参与组稿的贵州知行讲坛第五十二期: 止庵——庄子“逍遥游”在贵州省图书馆开讲。
讲座主要讲述了:止庵先生通过《庄子》书中的寓言故事,引出其书的中心思想,并指出“吾丧我”是庄子思想的精华,吾丧我是指我要把自己身体里的一些想法抛弃掉,把方之内的部分去掉,而所谓方之内是指社会普遍认同的规范、追求。
其次,认为先秦诸子哲学皆是关注现世的事情,未知生,焉知死。但与庄子同时期的其他诸子哲学都是探讨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关系,比如,孔子的仁,仁者爱人;墨子的兼爱。而庄子则是关于一个人的哲学,要求抛弃一些自身的观念、桎梏,但本质上是自己的,一个人的哲学,发生在一个人的头脑中。庄子希望去掉成心,回归心灵自由。所谓成心,指现成的想法,固执、既定的想法,社会无形中给予人的是非标准、判断。心灵自由是指人尽可能的少受现成既定观念的束缚,挣脱精神枷锁,获得个人精神上的自由。
再次,庄子不讲大家所讲之是非,以社会普遍观念为是或非皆不对,应在此彼之上另立一个是非观,有自己判断价值的是非标准。其本意是达到一个人的本来状态,而不是回到一个与大家相同或相反的状态。庄子的“道”,是“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道是指一个事物的原本状态,“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止庵先生指出,《庄子》是心灵自由的哲学,不在乎其言,关键是理解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告诉人不应该如何,应回到自然状态,但何谓自然状态,则需要自己去体会、领悟。世界就是一个,只是我们看它的眼光不同,应以自己的本来状态活着,少为世界之物所累。不完全以世俗的标准为标准,可以不完全按照世俗的规定去活去行,提醒我们生活还有另外一些东西、一些想法、一些选择,对很多既定的事物应该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