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莫友芝书法集》首发式在省文史馆举行,来自省内的20多位文史专家、书画家参加活动并研讨,省文史馆馆长顾久,党组书记、副馆长王德玉,党组成员、副馆长沈志明、杨玉和出席首发式。会议由省文史馆书记王德玉主持。
莫友芝是晚清人,作为沙滩文化的代表,其篆书具有很高艺术造诣。《莫友芝书法集》由黔南州文联副主席葛明义历经了四年时间收集、整理而成。期间,作者先后前往贵州、遵义、独山、北京等地考察莫友芝的治学行踪,寻访流落于民间的莫友芝书法作品。收集和精心整理莫友芝书法作品300多幅, 包括对联、条幅、书札、册页等多种书法样式,并对每幅作品进行详细文字整理、登录和考释,具有书法价值和学术价值。
首先,王德玉书记宣布了首发式开始,介绍了到场领导、学者,并代表文史馆致辞。接着与会的文史专家、书画家从书法史、学术史等角度对“西南巨儒”莫友芝展开了多角度的研讨。著名学者,当代书画艺术理论家姜澄清认为,莫友芝在书法上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清末能出现一个篆书写的如此灵动不死板的书法家实在是很了不起。同时姜先生说贵州的名家大都在外出名,存留在贵州的作品甚少,资料整理、收集工作太难,感谢有心人,为后人做了件大好事。著名文史专家黄万机先生从文史的角度,认为莫友芝的书法跟其喜欢收集历代碑刻有关,他以碑刻为范本临摹,刚正有力。另外,黄先生认为贵州还有几个书法家,没有受到重视,如郑珍和郑知同的书法也是非常了得,希望能尽量多的去承传先贤们留下来的东西。与会的其他专家学者认为,莫友芝与郑珍同为贵州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他们耗费心力最多、成就最大者,皆在经学和小学。但莫友芝不仅仅是经学大家,也是清代十大书法家之一。但他的书法作品流传分散,市面上难得一见,导致其书法成就长期得不到正视。《莫友芝书法集》的出版,将有利改变这一局面,引起外界和年轻人对贵州先贤和贵州书法的了解、关注。同时也提醒当代的从事书画工作的人,应夯实自身的人文修养才能走的更远,艺术更需要的是学养,而不只是技巧。
最后省文史馆馆长顾久总结发言,认为文化在清代是一个高峰,一定意义上做了一定的融合,贵州学术界在清代也是一个高峰,这也就定了莫友芝的学术学养。他认为论传统文化,从民国开始,继而上溯到清代,明代以致更古,或许更好。希望把贵州所有关心传统文化的人的心都栓到文史馆来,一起来做些利民利世的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