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馆员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推介 > 已故馆员
姓  名: 周 沆
职  务:
领导职责:
领导简介

 

周沆,字季贞,号遁叟,贵州遵义老城东门人,生于1874年农历1月13日。幼年随父读书湖南岳麓书院、湘山经堂。 1893年中举,1895年中进士,以主事分户部陕西司行走。次年奔父丧,弃官居湖南长沙草门。1900年复职,先后任云南乡试同考官、浪穹(今洱源)、蒙自、文山等县知县。1906年,奉命前往中缅边界野人山一带勘察、绘制图帖,发现在此之前中英会勘时,英方将我高黎贡山定为高良工山的差错,促成重勘,收回国土1000余平方公里,清廷嘉奖并加三品衔,擢升澄江府知府。 1908年,上奏云贵官员关于滇越铁路丧权辱国一案,慈禧朱批嘉奖,滇督及贵州布政使等20余名官员被免职。1911年任云南府知府兼讲武堂副校长。云南辛亥“重九起义”成功,成立大汉军政府,任外交司司长。同年11月,贵州宪政党人密派戴戡人滇,与周、沆联系,串联旅滇黔人促蔡锷遣滇军入黔。1912年3月1日,周沆先于滇军到达贵阳,3月3日,滇军进入贵阳,颠覆贵州大汉军政府,成立临时都督府,唐继尧自任都督,周沆任政务长。4月,与戴戡、刘显世等发起组建贵州统一党支部,攻击贵州“驱唐”运动。8月任黔东观察使,又随唐继尧回云南任云南都督府高等顾问、蒙自道尹。袁世凯的称帝活动愈演愈烈,蔡锷绕道返滇发动护国反袁战争。袁世凯派人跟踪谋杀蔡锷,未能得逞,周沆随之经越南逃至香港。其后,先后任海南琼崖道尹、北洋政府国务院名誉顾问、陕西汉中道尹、浙江都督府秘书长等职。 1926年任贵州驻京代表。 1931年任北平师范大学教师。次年,伪满洲国建立,任中东铁路理事。因工作有成效,溥仪曾赏北大荒跑马圈地,赐“中庆循良”四字。抗战期间住北平,抗日战争胜利后,受何应钦之聘,任北平第四公路局顾问。 1947年,改任云南第八公路局顾问。次年,思乡返遵。遵义解放前夕,与牟琳、张肇奎等成立维持会并任副会长,维持遵义秩序,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人城。解放后,为遵义市(今红花岗区)政协特邀代表。 1955年,缅甸侵我边境,上书周恩来总理,附呈《云南片马考察记》,陈述中缅边界北段片马、野人山等实地考察资料。
    著有《汨罗吊灵均》、《读帘碑释峋嵝》、光绪《浪穹县志》、《中华民国省区县名歌括》、《满洲国水道源流考略》、《牂舸馆记》和《印山草堂劫余吟草》等。
    1955年被聘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57年病逝在家中。